1.氮的安全防護
氮本身無毒,無刺激性,吸入的氮氣任以原形通過呼吸道排出。然而,空氣中含氮量增加會造成氧的稀釋,會影響人的正常呼吸,高濃度的氮氣可引起窒息。吸入高濃度氮氣的患者應迅速轉移到空氣新鮮處,安置休息并保持溫暖。液氮接觸皮膚能引起了冷燒傷。皮膚接觸液氮時立即用水沖洗,如果產生凍瘡,須就醫診治。 .
氮氣要用受壓鋼瓶存儲,液氮要用絕熱容器、槽車貯運。氮無腐蝕性,容器材料在常溫下可使用碳鋼、不銹鋼、銅、銅合金、鋁等通用金屬和普通的塑膠材料;對液氮可使用鎳鋼(90%Ni)、不銹鋼、銅、黃銅和貴青銅。在低溫下可使用聚四佛乙烯和聚三佛氯乙烯聚合體。當出現火情時,氮氣可以用來滅火,但禁止往液氮容器中灌氮氣的水。廢棄的氮氣可排入大氣中。
2.氧的安全防護
氧是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之一,占正?諝獾21.0%,使一切動植物內的組成成分。但是,氧的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人有害。氧的分壓過高會引起“氧中毒”。
在常壓下,氧的濃度超過40%時,就會發生氧中毒的可能性。人的氧中毒主要有兩種類型:(1)肺部--主要發生在氧分壓為1-2個大氣壓,相當于吸入氧濃度40%-60%左右。開始時,胸骨后稍有不適感,伴輕咳,進而感到胸悶、胸骨后燒炙感和呼吸困難、咳嗽加劇。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、窒息。(2)神經型--主要發生于氧分壓在3個大氣壓以上時,相當于吸入氧濃度80%以上。開始多出現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動、面色蒼白、眩暈、心跳加速、虛脫,繼而出現全身強直性癲癇樣抽搐、昏迷、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氧中毒治療應及時,加強通風,改吸空氣,安靜休息、保持呼吸道通,給予鎮靜、抗驚厥藥物,防止肺部繼發感染。缺氧的救治,關鍵在于除去造成缺氧的原因和防止腦水腫。
一般應立即撤離現場,吸入氧氣,宜用正壓給氧,有條件時,可采用高壓氧治療。心跳停止時,要進行人工呼吸,心臟按摩,盡快地使患者復蘇。
液態氧能刺激皮膚和組織,引起冷燒傷。當皮膚接觸液氧時,應立即用水沖洗,傷重者用就醫診治。從液態氧蒸發的氧氣易被衣服吸收,而且遇到任何一種火源均可引起急劇地燃燒。
如果氧的供給不足或由于體內氧的代謝過程發生障礙,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或正常利用氧,以致產生一系列變化,甚至危及生命這就是“缺氧”。下面是不同缺氧情況下的癥狀和后果:
氧含量(體積百分比) |
癥狀(大氣壓下) |
15-19% |
工作耐力下降,可引發冠狀、肺部及循環系統問題的早期病變 |
12-14% |
呼吸急促,脈搏加快,損壞平衡系統判斷能力 |
10-12% |
呼吸進一步加快,判斷能力很差,嘴唇發青 |
8-10% |
精神恍惚,暈厥,意識喪失,臉紅,嘴唇發青,惡心,嘔吐 |
6-8% |
八分鐘致死,四五分鐘經治療可恢復 |
4-6% |
四十秒昏迷,痙攣,呼吸停止,死亡 |
液氧用杜瓦瓶或槽車貯運。存放時必須與可燃物隔絕,避免受熱。液氧槽車最好放在室外。氧無腐蝕性,但是,鋁合金應盡量避免使用。有水分時,對金屬有腐蝕作用,所以,對裝置都應事先除水分。適用的材料有不銹鋼、銅、銅合金、鎳、鎳合金、玻璃等材料。要避免使用碳鋼和低合金鋼。對液氧科使用聚四氟乙烯、聚三氟氯乙烯聚合體和氟橡膠,避免使用聚乙烯、聚丙烯等可燃材料。如果發生火災,有來不及轉移時,對槽車要澆水冷卻,以防受熱爆炸以及爆炸后流出的液氧急劇助長火勢。但是澆水時,一定要避免將水直射在安全閥上,避免其冷卻而失靈。
當泄露的液氧引起木材、紙張等燃燒時,如有可能,首先切斷氣流,制止溢漏,然后用足量的水去撲滅。當液氧與液體燃料相遇而起火時,要按下列方法救火。當溢漏的液氧流到大量燃料上起火時,首先要切斷液體燃料源,然后進行滅火。當液體燃料和液氧已經混合而尚未起火時,要立即切斷所有火源,迅速脫離危險區,任其液氧自行蒸發。如果是水溶性燃料,則可用水稀釋,以壓火勢。但是此方法對非水溶性燃料不適用,必須等液氧全部蒸發后才可用適當的滅火劑滅火。